500 ah大电芯、碳化硅、ai、安全等成储能产业下半年竞争焦点-k8凯发

 500 ah大电芯、碳化硅、ai、安全等成储能产业下半年竞争焦点-k8凯发









500 ah大电芯、碳化硅、ai、安全等成储能产业下半年竞争焦点

发布时间:2025-07-02    来源:

关注焦点。

从技术创新维度来看,大电芯与大容量储能产品成为市场关注焦点,瑞浦兰钧、阳光电源、鹏辉能源、宁德时代、南都电源等众多行业翘楚纷纷均推出500 ah大电芯,中车株洲所、晶科能源、宁德时代、协鑫等更其应用到储能系统中,通过提升能量密度和系统能效,为大规模储能应用奠定基础。与此同时,模块化的设计使储能系统能像“搭积木”般迅速扩容。

碳化硅器件的广泛应用,有效解决了传统功率器件的损耗瓶颈,显著提升了电能转换效率。如阳光电源、禾望、锦浪、德业等企业将 sic 技术深度融入储能产品,凭借其高效、高频特性,大幅提升系统性能,有力驱动储能产业革新升级。

在智能化升级方面,华为、思格新能源、科陆电子、采日能源、固德威、锦浪科技等将ai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储能系统全链条,从电芯健康检测到设备运维再到电力市场交易,实现了精细化管理与智慧化决策。

储能产品多场景应用与差异化精准匹配用户需求,华为、中国中车等展示了其产品耐极端环境的性能,阳光新能源、星星充电、成都特隆美等展示了其光储充k8凯发的解决方案,满足多样化需求的产品在同质化的市场中能脱颖而出。

储能安全方面,华为、阳光电源、瑞浦兰钧、科陆、比亚迪、阿特斯、天合储能等企业对储能产品通过燃烧测试,不断加强产品安全,通过技术研发,强化品控与全周期管理提升储能产品安全性。

与此同时,行业内企业之间的合作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广度与深度,展会期间签约近30gwh,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跨界融合成为常态。这些趋势不仅反映了当前储能技术的迭代方向,也预示着行业将加速迈向高效化、智能化、协同化的发展新阶段。

大容量 模块化 储能扩容进阶路

1.1 大电芯成为趋势

随着“136号文”在全国落地,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地推进,降低度电成本成为产业链追求的重要目标,储能行业正加速向大容量电芯迭代。

大容量电芯能够有效提升储能集装箱的能量密度,在相同输出功率条件下大幅减少占地面积,从而优化整体系统布局并降低基建成本,可以明显提升储能系统效能与经济性,大容量电芯已成为驱动储能产业升级的核心方向。

尽管电芯280/314仍是应用主流,但500 ah大容量电芯成为各企业竞争焦点,纷纷推出587/588ah以及更大容量电芯并加以应用。

瑞浦兰钧问顶®587ah电芯,能量密度430wh/l,循环寿命超10000次,能量效率达96.5%(0.25p),以长寿命高安全设计k8凯发的技术支持20-25年的超长日历寿命。

阳光电源发布量产684ah电芯,能量密度提升至 440wh/l 以上,能效96.5%,循环寿命突破 1.5 万次。

宁德时代发布量产587ah电芯,能量密度 434wh/l,较上一代提升 10%,系统能量密度提升 25%,延续卷绕工艺。

鹏辉能源great power风鹏590ah/600ah 大电芯均已进入量产倒计时。

南都电源783ah电芯、蜂巢能源770ah电芯、海基新能源688ah电芯等大容量电芯在展会现场竞相亮相。

此外,包括亿纬锂能、楚能新能源、林洋、双登、中车株洲所、国轩高科、易事特、天弋能源、天合储能等均推出了500 ah甚至更高容量的电芯产品,并不断有量产的消息传来。

1.2 大电芯推进大容量储能系统

储能系统方面,规模大型化更为明显,已成为未来技术迭代方向。

储能集装箱方面,目前应用主流仍以4mwh、5mwh、6mwh级为主,但随着大电芯应用,大容量储能系统也崭露头角。

华为、阳光电源、宁德时代、科华数能、瑞浦兰钧、天合储能、采日能源等均推出各种储能集装箱系统。

image.png

华为智能组串式构网型储能平台

阳光电源powertitan3.0 plus单柜容量达12.5mwh,刷新全球最高容量纪录。

阳光电源powertitan3.0 plus

鹏辉能源great com 5mwh、 6.9mwh储能集装箱产品亮相。

天合光能展出其最新力作elementa金刚3 7mwh 交直协同储能k8凯发的解决方案。

采日能源的serlattice g3系统将容量推向10mwh大关。

科华数能储能k8凯发的解决方案

易事特展出587ah大电芯构建 3.125mw/12.5mwh集中式储能系统。

晶澳科技的bluegalaxy 4.0在标准20尺集装箱内实现了7.8mwh,体积能量密度提升近39。

东方日升的etron 2和etron 2x储能系统容量也达到6.9mwh。

国轩高科乾元智储20mwh储能集装箱产品更是现场拿下3gwh意向订单。

禾迈hoyprime 5mw/10mwh储能系统

此外,模块化设计成为储能系统快速扩容的方式之一。

特变电工推出储能交直流一体系统k8凯发的解决方案,采用模块化预装设计,可以缩短50%调试时间及80%安装时间。

精控能源推出potisbank-l6.25-ac储能系统,单箱容量达6.25mwh,凭借模块化预制设计实现灵活部署与快速安装,支持多箱体并联扩展,满足电站的规模化需求。

阿诗特l4000工商业液冷储能柜,容量4073kwh,同样可实现灵活扩容配置、极简高效部署。

海博思创展出magicblock平台及旗舰产品hyperblock m储能系统,单柜容量3.125mwh(dc)/3.2mwh(ac),通过模块灵活组合,系统可扩展至6.25-25mwh容量。


除了常见的组串式、智储组串式集成技术外,高压级联方式也因单台大容量、单簇控制、无升压变压器、高效率、高质量输出波形等优势,也成为企业研发方向。

中车株洲所展出高压级联型储能系统,容量可达30-40mwh。

东方自控高压直挂储能系统,模块化设计适配兆瓦到百兆瓦级场景。

正泰集团也在展会现场宣讲其高压级联储能k8凯发的解决方案。

东方自控高压直挂储能系统

碳化硅 ai 双引擎

重构储能系统效率边界与智慧化范式

2.1 碳化硅驱动储能革新

碳化硅(sic)材料凭借其宽禁带特性,在高温、高压和高频场景下表现优异,显著提升了逆变器、pcs等电力电子设备的功率转换效率、增强高温稳定性和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成为储能变流器(pcs)技术升级的核心驱动力。

采用sic的储能系统可减少能量转换损耗,提升整体能效,因此sic模块也成为各储能产品技术研发的重点方向。

阳光电源发布采用 684ah 叠片大电芯和碳化硅 pcs 的 powertitan3.0 智储平台,单柜容量最高可达 12.5mwh,能量密度 500kwh/㎡以上,gwh 场站省地 45%,大幅降低投资成本。

禾望电气早在2018年就已对外公布了其boost全碳化硅方案,并在随后的多次主题报告中,深入探讨了sic器件在光伏发电及ev主驱动器中的应用。而且在2024年就宣布已率先将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碳化硅材料应用于光伏逆变器。

禾望电气pcs

铂科电子亮相 snec 展会发布 130kw 工商业 pcs 储能变流器。

一舟储能展出的搭载了全栈自研的 pcs的ship g-261液冷柜式储能系统,其采用三相四桥臂电路设计及全碳化硅功率器件,系统效率达 89.92%,最高可达 91%。

此外,德业、锦浪等企业也引入sic工商储及户储k8凯发的解决方案。

2.2 ai促使储能人工化、智能化

ai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深刻重塑储能产业生态,推动储能系统向人工化、智能化升级。

ai的应用使储能产业在发电用电预测、套利以及系统优化等方面能更好的发挥作用。例如,ai可精准分析用电曲线,实现峰谷价差套利收益最大化;其次,强化学习控制的电池健康管理系统能动态优化充放电策略,将电池寿命延长30%以上;第三,数字孪生技术构建的虚拟电站可实时模拟运行状态,使运维效率提升50%。

目前ai应用成为储能技术升级的一大亮点。

华为数字能源打造行业首个“端-边-云”全链路协同的风光储智能体(fusionsolar agent),使能电站全生命周期智能管理,实现电站运维的少人化、无人化,实现电力交易的收益最大化。通过将ai深度融入“规-建-维-营”全流程,实现工程建设的实施与设计误差降低40%、运维效率提升50%、经营收益增加10%以上。

思格新能源率先完成了ai从底层理念到实战部署的全栈跃迁。ai已深度融入其产品体系的各个环节——从能源交互体验优化、系统运行策略调整,到设备智能运维与用户沟通支持。其发布的全新升级mysigen app 3.0,将ai价值从后台算法转化为可感知、可交互的智能体验。mysigen app 3.0 内置功能更强的ai助手,具备深度思考与推理能力,能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构建清晰的思维链,并给出详细、易于理解的解答。

图片

思格新能源mysigen app 3.0

科陆电子工商业液冷储能系统 aqua-em,利用ai算法能实时“盯”着电价表,电价低时“囤电”,电价高时“卖电”,帮用户把峰谷套利的收益提升超25%。还能提前“预测”工厂明天的用电曲线,误差率低于10%。

采日能源发布全新一代智慧能源运营服务平台,基于大数据与ai驱动的智能分析、预测及优化能力,提供以储能为核心的全方位资产运营服务,通过提升资产可靠性、安全性与经济性,赋能现货交易、辅助服务、需求侧响应等高时效决策,最大化能源运营价值。

固德威源网荷储智工商业k8凯发的解决方案在光储中深度融入 ai 、虚拟电厂平台接入能力、以及前瞻性的电力交易辅助决策功能,通过工商业户外柜中配备ai驱动的电池诊断和健康预测,以保障储能柜的安全运行。

锦浪科技将ai技术深度嵌入新一代soliscloud能源系统,自动调整充放电策略,支持前瞻性能源决策,实现动态电价管理、无缝适配电网标准,帮助用户最大化节能收益。

锦浪125kw混合储能逆变器

晶澳科技bluegalaxy 4.0采用ai电池管理和ai热仿生技术,全生命周期可吞吐电量较上一代提升48%,而且创新性地将deepseek模型接入bluegalaxy 4.0储能系统,成功实现了更高阶的精准控制、异常预警、问题分析、状态评估等功能。同时,bluegalaxy 4.0智慧储能系统还可对电站端负荷、电力市场进行预测,通过算法模型生成动态调度策略,优化储能参与峰谷套利、辅助服务、电力现货交易和新能源消纳的策略,提高电站收益。

相信随着ai人工大模型的优化,ai将会在储能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储能场景差异化突围

产业整合实现行业全维度覆盖

3.1 应用场景多样化

本届 snec 展会中,储能产品差异化、多场景应用成为各企业展示产品的侧重点,包括多沙、潮湿、高温等特殊环境。

华为展示耐低温、潮湿、重压产品

中国中车展示耐极寒、极热、潮湿产品

阳光充电站

今年在光储充、智慧户用等新兴场景展现差异化的企业越来越多,以及特殊场景如移动电源车等产品也纷纷亮相。

精控能源移动储能系统

鹏辉能源great power研发出低温户储电芯polar系列,实现-30℃极限充电温度,解决极寒地区电池应用痛点。

科华数能5mw液冷集中式逆变升压一体机专为“沙戈荒”等光伏大基地打造,具备“高发电、高可靠、高安全、高防护”的性能优势。

成都特隆美储能推出全新“tecnova智能光储充系统”,深度集成光伏发电、储能系统与超快充电模块于一体,为重卡、矿卡、工程机械等高功率电动装备,提供极致高效、部署便捷、经济性突出的补能k8凯发的解决方案。

星星充电“场景微电网”k8凯发的解决方案持续进化,星星充电不仅巩固了在绿色交通、绿色工厂&园区、绿色建筑等成熟场景的领先地位,更展示了星星充电在绿色矿山&港口、低空经济及数据中心等新兴场景下极具价值的能源k8凯发的解决方案能力。

图片

3.2 光储融合成企业布局重点

越来越多光伏企业推出光储融合产品,光储融合成为一大趋势。

华为发布了最新的智能光伏战略以及全球首个构网型光储k8凯发的解决方案——fusionsolar9.0 智能组串式构网型光储k8凯发的解决方案。

阳光电源通过构建以系统集成商为枢纽的“技术共研-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生态,参与上游电芯环节的产品定义。

阿特斯也推出自主研发的 csi 15-25kw、csi 40-60kw、csi 100/120kw、csi 250/350kw 以及混网型逆变器等产品,,csec 215kw 系列储能变流器获得国际权威认证机构 csa 集团颁发的北美认证证书。

储能安全

技术革新与标准重构下的行业生命线

安全问题随着电芯容量与储能系统规模的扩张日益凸显,全球发生多起储能火灾事故后,储能安全成为消费者和公众的急迫关切。

安全已成为行业发展的核心挑战之一, 企业不仅在电芯单体提高安全性,也在储能系统方面做各种努力,以确保储能系统的安全运行。

包括华为、阳光电源、瑞浦兰钧、比亚迪、阿特斯、科陆、天合储能等企业对储能产品通过燃烧测试,以检验其安全性。

2024年6月,阳光电源主动燃爆powertitan1.0真机,宣布完成全球首个储能系统大规模燃烧测试。2024年11月再次重金投入3000万,对20mwh的powertitan2.0(以下简称pt2.0)进行了最大规模、最长时间的真机燃烧不蔓延测试。

2025年2月,华为智能组串式构网型储能就经过验证极限燃烧试验,在国际通行标准ul9540a测试方法的基础上,大幅增加热失控电芯数量,测试严苛程度呈指数级提升,全面验证了智能组串式构网型储能在极限燃烧时的系统安全防护能力。

图片

2025年6月,瑞浦兰钧表示在储能安全标准与全球化市场拓展上实现双重突破,公布多项安全标准测试进展。问顶®392ah电芯通过国内最新安全标准测试,powtrix®储能系统通过大规模整舱火烧安全试验。

2025年6月,科陆aqua c2.5 5mwh液冷储能系统测试模拟极端火情,持续燃烧过程长达59小时,aqua c2.5表现出卓越的结构刚性与抗压性能,其防火防爆设计在极端燃烧场景下展现出行业领先的安全性能。

图片

2024年12月,比亚迪储能魔方储能产品mc cube储能系统通过csa ts-800 大规模火烧测试,比亚迪魔方在大规模火烧测试全过程中,完全阻止了柜体间火焰蔓延,展现了极好的阻燃性能、隔热性能与机械性能。6月11日,csa集团为比亚迪储能魔方mc cube及cube t28颁发大规模火烧测试证书。

图片

2025年6月,阿特斯储能(e-storage)宣布,其solbank 3.0储能系统已成功通过大规模火烧测试(large-scale fire testing,lsft)。结果显示,solbank 3.0能够将热失控事件有效控制在单个电池柜内,满足关键消防安全标准,为全球大规模储能电站项目的部署提供了更高级别的安全保障。

图片

阿特斯储能solbank 3.0成功通过火烧测试

2024年9月,天合储能trinastorage elementa金刚2储能柜通过燃烧测试,其消防系统、响应逻辑、通风系统、无复燃等多方面得到验证。

储能合作共赢之道

跨界融合、技术共享与全球价值链协同发展

随着碳中和目标的全球推进和可再生能源占比的持续提升,储能产业作为能源转型的关键支撑领域,储能技术跨区域、跨领域的协同创新需求日益凸显,通过产业链上下游协作、技术标准互认、市场资源共享等方式实现优势互补,已成为行业共识。

展会期间,多家企业签署合作协议,通过技术、产品、项目等多方面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据储能头条不完全统计,展会期间,签约总规模近30gwh订单。

6月11日,海博思创与华为数字能源展会现场举办深化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将共同探索光储融合k8凯发的解决方案,携手奔赴绿色能源革命新征程。

6月12日,宁德时代与中车株洲所签订2025年框架合作协议,主要围绕储能系统k8凯发的解决方案、能源高效利用、微电网建设、智慧能源服务等方向。

瑞浦兰钧与上海思格新能源、广州菲利斯太阳能、浙江晶科储能、海希新能源、平高集团、上海派智能源、高登赛能源集团和宁波德业储能科技等多个企业签署超20gwh订单。

上能电气与能建国际、山西安装集团、润建股份等近10家全球重量级伙伴成功举行深度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三晶电气与亿纬锂能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就储能电芯达成了规模2gwh的项目合作意向。三晶电气与澳大利亚最大清洁能源方案提供商osw正式签订深度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围绕工商储领域展开深度协同,合作签约量达200mwh。

精控能源与全球领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dekra德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基于互信原则,整合资源,共同探索行业创新。

首航与巴西知名企业solf?cil现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约定以多元化合作模式及技术协同方式深化在巴西市场的合作。

晶澳科技与knack energy共同签署2gw电池供货mou协议,并与福建永福电力设计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贵州工程公司以及libra energy分别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弘正储能与施耐德电气、rochefort & associes、盛弘电气、亿纬锂能等行业龙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各方将围绕储能系统集成技术攻关、海外重点项目联合开发、产业链资源协同等核心领域展开深度合作,携手开拓储能产业新生态。

高特电子与中国石油集团济柴动力有限公司、信义储电控股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备忘录,明确在工商业储能项目开发、技术共享领域的合作。

高特电子etank 工商业储能柜

融和元储与澳洲新能源领域electruck签署五年战略合作协议,助力融和元储快速响应澳洲当地对储能系统的强劲需求。

国轩高科签约3gwh,蜂巢能源获得2.1gwh。此外,金风零碳、德赛电池等也斩获相应订单。

总结

snec 2025 上大电芯、大容量、sic、ai 智能、差异化以及安全等领域的创新成果,共同构成了储能行业发展的全新图景。这些创新技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为储能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撼与变革。

大电芯与大容量技术提升了储能系统的能量密度与规模效益,sic 技术推动了储能功率器件的性能升级,ai 智能实现了储能系统的智慧运维与高效管理,差异化产品满足了多元场景的特殊需求,而安全则是贯穿始终的核心保障,合作共赢则成为推进产业发展壮大的力量。

展望未来,随着这些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应用,储能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储能系统将在能源结构转型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助力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并网与消纳,推动全球能源向清洁化、低碳化、智能化方向迈进。

来源:储能头条

资讯来源:

下一篇:暂无
【返回列表】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