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5年5月份,氢能汇对2025年4月份国家及地方氢能政策进行了梳理,共37条。其中,国家政策8条,地方政策29条。
2025年4月国家政策
国家政策:8条
补贴方面,本月财政部下发2025年节能减排补助资金预算,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作为重点支持领域,奖励资金234282万元。
企业经济发展方面,国家能源局发文,鼓励民营企业高质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稳妥开展风电、光伏、氢能、储能等绿色能源项目合作。
国家发改委下发《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清单(第二批)》,涉及氢能的项目有17项。
交通运输部发文称,鼓励依托交通基础设施因地制宜开展清洁能源制氢。积极稳妥推广多元化氢能储运方式。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电动重卡、氢能重卡、电动船舶、车网互动、动力电池、充(换)电站、加氢站等相关标准制定修订。
数据方面,4月份国家能源局发布《中国氢能发展报告(2025)》,报告指出,截至2024年底,全国氢气产能超5000万吨/年,同比增长约1.6%;2024年全年氢气产量超3650万吨,同比增长约3.5%。氢气的生产和消费主要分布在山东、内蒙古、陕西、宁夏、山西等传统重工业所在地区。截至2024年底,全国各地累计规划建设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项目超600个,其中,已建成项目超90个,在建项目超80个。
2025年4月地方政策
地方政策:29条
涉及省市有:北京东城区、北京丰台区、黑龙江、天津、山东、海南、广西、江苏无锡、河南、山西晋中、甘肃甘孜州、上海、上海浦东新区、四川、四川成都、四川南充、内蒙古、湖北武汉、广东黄埔区、广东花都区、广东南沙区、广东南海区、浙江温州、浙江嵊泗县、浙江仙居县、辽宁大连26个地方。
本月值得注意的是,在氢能产业链发展方面,甘肃甘孜州明确,到2028年,全州氢能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氢能全产业链技术取得较大进展,氢能与可再生能源源高效耦合发展,产业布局合理有序,“制—储—运—加—用”供应链和产业体系初步建成。同时,以绿氢产业为支点,绿氢经济为导向,围绕“1 1 1 n”发展主线,打造一个具有特色竞争力的绿氢技术创新高地,建设一个具有品牌影响力的中国绿氢供应基地、贯通一条具有示范引领效应的绿氢走廊,实施多个绿氢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
四川南充市发布多项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支持制氢项目建设;支持氢能存储输运;支持加氢(醇)站建设运营;支持氢能装备及关键零部件制造;支持企业研发创新;鼓励产业沿链配套发展;加大交通领域推广应用;支持氢能在工业、能源等领域的应用;加大金融赋能力度。同时,针对每一项发布相应的补贴政策,本措施自2025年5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3年。
氢能补贴方面,湖北武汉、广东黄埔区、广东花都区、广东南沙区、黑龙江、天津、浙江温州、山东、广东南海区、浙江仙居县等地方均下发相关补贴奖励。
其中,湖北武汉对日加氢能力不低于500千克且销售价格不高于35元/千克的加氢站,按照14元/千克给予补贴,最高150万元封顶。
广东黄埔区对轻型氢燃料电池车辆(总质量小于4.5吨)、中型氢燃料电池车辆(总质量4.5吨及以上且小于12吨)、重型氢燃料电池车辆(总质量12吨及以上)三种车型,在每个自然年度内行驶里程最高按1元/公里、2元/公里、5元/公里予以运营补贴,不足1公里的按1公里计算。上述三种车型每年每车最高补贴额分别为2万元、4万元、10万元。本政策有效期内该项目补贴总额不超过2亿元。
广东花都区重点支持氢能产业领域,支持打造氢能多元化示范应用场景,对通过国家、省、市相关部门审核批准并获得补助资金的应用场景项目,单个项目按固定资产投资额的20%分别给予不超过100万元、50万元、20万元的一次性支持。
还值得注意的是,本月,四川成都、内蒙古公布2025年氢能工作安排。四川成都要求加快壮大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新型显示、绿色氢能、智能网联汽车、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氢能发展“六大工程”,绿色氢能产业规模增长20%以上。
内蒙古则要求培育做大绿色氢氨醇产业。合理确定规模化供给布局和发展模式,推进绿氢-绿氨(绿醇)一体化发展,加快赤峰、兴安盟等地绿色氢氨醇产业园建设,打造蒙东绿色氢氨醇基地,大力拓展绿色氢氨醇应用场景,推动沪蒙合作构建绿色燃料产供储销用一体化发展格局。
此外,还值得注意的是,山西晋中发文称,2025年底,推动商用车醇氢电动重卡扩建项目投产,努力实现甲醇汽车及甲醇装备推广累计达到10000台(套)。到2027年,进一步深化和完善甲醇经济产业链,全面提升晋中甲醇经济的市场竞争力和产业影响力,建设“车、醇、运、站、捕”全链条的经济生态,突出甲醇在生产生活领域的全方位运用。推进氢能等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
四川省明确,重点解决氢源不足、氢能基础设施滞后、利用率不足、应用场景不多等短板,加速催化剂、质子交换膜、气体扩散层、双极板、膜电极等核心材料器件研发应用,发展氢燃料电池电堆、氢气压缩机、氢能轨道交通等。聚焦可再生能源制氢、高密度储运、液氢储罐真空绝热和超低温储运、长寿命燃料电池、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等氢能技术攻关,加快形成标志性系列产品。
文末福利
关注能源圈公众号请按格式预留信息:单位名称 姓名 职务 手机号 邮箱我们登记后会将“2025年4月氢能政策”资料包统一发送邮箱感谢您的关注与配合!
扫码咨询
参考资料:各地政府k8凯发官网
来源:氢能汇